关闭/发放后 

发放组织还负责正确关闭和清理发放地点。 此项工作通常包括清理现场的所有垃圾、解决所有未解决的问题、补偿临时工以及制定报告和监测发放结果的计划。

核对

发放后,仓库和发放团队应核对已配送和发放的货物的正确数量并达成一致,以及查找相应问题,例如:过量发放和运单错误、登记问题和盗窃或其他差异。 活动与核对的时间间隔越短 ,就越容易发现错误。 发放团队需要提交一份活动报告,其中必须使用仓库数据。核对是发放流程的强制性部分。

其中应计入以下所有数字: 

  • 物资来源方配送且发放点收到的量。
  • 发放的量。
  • 发放后余量/显示为从发放处退回的量。
  • 物资来源方在收到退回物资后记录的余量。
  • 所有已登记的损失。

报告

发放后,发放组织必须向内外部报告干预措施及其结果,以便所有利益相关者了解结果,包括所服务人口数量的短缺或差距。 一般而言,每份报告应包含的信息包括:发放物资的品类、数量及发放人群、地区和时间段。 如果在行动中未能满足社区的所有需求,则建议发放组织包括满足总需求的百分比。 应记录发放期间出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可能影响到合作伙伴今后在该地区中开展活动能力的问题。 报告中应尽可能附有带标题的照片。

为了能够合并不同的报告,最好每次都约定并使用相同的模板。 庇护所集群基于难民署的模板设计了一个报告模板,其中包含以下信息:

物资

说明

发放组织

填写组织发放活动的组织的名称。

地点和位置

填写发放地点的名称(例如学校名称)及其位置(省、区、村庄/社区)。

发放日期

提供准确的发放日期(含起止日期),例如 2017 年 1 月 4-7 日)。

受益人数

给出干预措施服务的受益人总数,按性别和年龄分列。

定额

具体说明每个家庭将收到什么,包括是否向不同规模的家庭发放不同的套件(例如每个 6 口之家 3 条毯子,每人 1 块肥皂)。

初始存货数

给出发放期初交出的物资数量,按品名列出(例如 1,000 条毯子、1,000 张床垫等)。

已发放存货

给出已发放存货总数,按品名列出(例如 850 条毯子、850 张床垫等)。

剩余存货数

给出剩余物资数,按品名列出(例如 150 条毯子、150 张床垫等)。 理想情况下,此数字等于初始存货数减去已发放存货。

满足需求的百分比

估计所满足的需求。 如果库存不足,此数字将低于 100%。 同样,如果有新到达的人员,团队可记录,评估时需求已满足,但出现了新需求。

发放方法

详细说明发放的设置和管理方式。

发放期间遇到的问题

列出发放期间遇到的任何问题,例如欺诈、领取问题、被排除在外的投诉等。

后续计划

列出组织计划在发放后采取的所有行动,例如发放后监测或为新到达者进行后续发放。

评估

在发放完全结束后,发放组织可开始考虑进行发放后监测 (PDM) 活动,从而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适当性和覆盖范围,以及对所提供援助的总体满意度。 理想情况下,发放后监测应在干预措施后约一个月时评估一个反应。 这样可让受益人有时间使用所提供的物资并就质量提供有用的反馈,同时考虑到受益人的搬迁可能性。

同时,机构可进行市场调查,定期收集本地市场的物价。 在紧急或冲突背景下,市场往往会发生扭曲,而发放时机可能会引发价格的巨大波动,从而难以解读定量数据。 市场调查可揭示发放对当地供应商的影响、物资是否被转售,或者当地是否有更便宜或更适合的货物可供采购或使用代金券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