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如何在储存或运输中隔离危险货物是非常重要的。 隔离内容及方式最好基于危险分类,而非单个货物。 有关隔离指南的详细内容,请参阅下表。
分类或分项 | 1.1, 1.2 | 1.3 | 1.4 | 1.5 | 1.6 | 2.1 | 2.2 | 2.3 A 区 | 2.3 B 区 | 3 | 4.1 | 4.2 | 4.3 | 5.1 | 5.2 | 6.1 A 区 | 7 | 8 |
爆炸物 - 1.1 和 1.2 | ||||||||||||||||||
爆炸物 - 1.3 | ||||||||||||||||||
爆炸物 - 1.4 | ||||||||||||||||||
极不敏感爆炸物 - 1.5 | ||||||||||||||||||
极不敏感爆炸物 - 1.6 | ||||||||||||||||||
易燃气体 - 2.1 | ||||||||||||||||||
无毒、不易燃气体 - 2.2 | ||||||||||||||||||
有毒气体 A 区 - 2.3 | ||||||||||||||||||
有毒气体 B 区 - 2.3 | ||||||||||||||||||
易燃液体 - 3 | ||||||||||||||||||
易燃固体 - 4.1 | ||||||||||||||||||
自燃物质 - 4.2 | ||||||||||||||||||
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 4.3 | ||||||||||||||||||
氧化剂 - 5.1 | ||||||||||||||||||
有机过氧化物 - 5.2 | ||||||||||||||||||
有毒液体 PGI A 区 - 6.1 | ||||||||||||||||||
放射性物质 - 7 | ||||||||||||||||||
腐蚀性液体 - 8 |
进行运输时,不得一同装载、运输或存放于同一运输车辆或储存设施中。 需考虑主要危害风险和次要风险。 | |
除非相互隔离 3 米或以上, 否则在进行运输时,不得一同装载、运输或存放于同一运输车辆或储存设施中。 但是,不得将第 8 类(腐蚀性)液体装在第 4 类(易燃)或第 5 类(氧化性)类材料上方或附近,除非其内容物的混合物不会引发火灾或危险的热量或气体逐步释放。 | |
不同第 1 类(爆炸物)材料间的隔离参见兼容性表中的规定。 例外情况:硝酸铵 (UN 1942) 和硝酸铵肥料可与 1.1 项(A 类爆炸物)或 1.5 项(爆破剂)材料一起装载或储存。 | |
空白单元格 | 表中危险分类或分项的缺失或空白表示没有任何适用的限制。 |
注: | 危险区——“危险区”是为气体分配的四个危险等级之一——危险区 A 到 D。为吸入会有毒的液体分配的是危险区 A 和 B。 请咨询制造商或包装以确定危险区。 PGI ——“有毒气体”。 |
人道主义行动中常见的危险货物
货物 | 常见问题 | 货物示例 | 可能的联合国编号 |
---|---|---|---|
电池 |
| 锂离子 | UN3480、UN3481 |
密封铅酸 | UN3028、UN2800、UN3090 | ||
可充铅酸 | UN2794、UN3171 | ||
锂金属 | UN3090、UN3091 | ||
生物危害 |
| 血液/医学样本 | UN3291 |
感染性活物质 | UN2814、UN2900 | ||
医疗废弃物 | UN3291 | ||
水净化 |
| 高浓度次氯酸钙 | UN1748、UN2208、UN2880 |
二氯异氰尿酸钠 | UN2465 | ||
次氯酸钠 | UN1791 | ||
清洁剂 |
| 酒精洗手液 | UN1987 |
氯基清洁液 | UN1017、UN1908 | ||
压缩气体 |
| 氧气 | UN1002、UN1702 |
灭火器 | UN1044 | ||
丙烷 | UN1978、UN1995 | ||
液体燃料 |
| 柴油/瓦斯油 | UN1202 |
汽油 | UN1203 | ||
煤油 | UN1223 | ||
航空燃料/A-1 航空燃料 | UN1863 | ||
机械设备和液体 |
| 汽车/车辆 | UN3166、UN3171、UN1202、UN2800 |
发动机 | UN3528、UN3529、UN3530、UN3166 | ||
发电机 | UN3166 | ||
氧气发生器 | UN3356 | ||
冰柜 | UN2857、UN3159 | ||
防冻液 | UN3082 | ||
冷却剂 | UN1202 | ||
化学肥料 |
| 多种 | |
建筑相关材料 |
| 杀虫剂 | 多种 |
密封剂 | 多种 | ||
油漆 | UN1950、UN1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