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形式
在援助受影响人口时,交付实物并非唯一的反应措施。 可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转移形式:
实物—— 受益人直接接收采用套件和定量口粮等最终产品形式的物资。
现金/代金券—— 受益人获得可兑换的价值单位,用于购买必要的物资。
使用现金/代金券的干预措施时,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但未在本指南中详述。 有关现金和代金券援助 (CVA) 的信息,请参阅现金学习伙伴 (CaLP) 的网站。
发放方法
一般来说,管理发放时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尽管每种方法的最终目标都相同,但其手段、办法和目标不同。 虽然参与发放的所有潜在参与者都可以使用本指南,但本指南假设发放将由一个机构或其合作伙伴之一进行管理。
由政府管理的发放
政府可以处于不同级别,可以是接收者,也可以是利用或协调公共发放体系的发放者。 对于参与发放的机构来说, “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受影响地区的现有组织和架构,并按需调整和重新部署”(粮食署,1991)。 政府的干预通常涉及确保价格稳定的机制,例如通过公共发放体系出售食品或通过平价商店出售有补贴的非食品物资。 物资的出售可优先 于大规模的免费发放,而后者通常通过学校、社会福利机构、诊所或其他共同协调机制发放给选定的弱势群体。
政府参与救济行动的程度和范围因紧急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在某些国家,应急反应可能完全由政府掌控,而其他能力较低政府则可能较少或完全不参与。
社区管理的发放
有多种发放方法会被称为“社区管理的发放”。 在某些社区管理的发放流程中,社区负责管理所有方面,而在其他情况下,社区仅管理项目的一部分。
- 在完全由社区管理的项目中,传统的领导人负责登记受益人,并根据其自身对需求的看法来向家庭发放物资。
- 在由社区部分管理的项目中,社区代表仅管理项目的一个方面或通过委员会参与管理。 例如,机构负责登记受益人并进行监督,社区负责发放。 或者,社区代表负责登记受益人,然后由援助机构负责发放。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委员会都可参与发放的规划和监测。
机构管理的发放
机构管理的发放流程需要机构或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组织将物资直接发放给家庭或个人。 在机构管理的发放中,要求登记受益家庭,有时仅限于受益人名单,但通常会关联签发的定量供应卡。 家庭成员可能需要出示定量供应卡、身份证件或其他形式的生物识别信息,然后接收发放的物资。 通常由机构工作人员对物资进行测量、称重或计数,以匹配福利和发放计划。
机构管理的发放体系存在多种形式。 如果无法登记,则需要在理想和可行之间做出折衷。
发放类型
每次发放的背景决定了最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发放类型。 背景因素包括地理和文化因素、紧急情况的类型、人口脆弱性以及发放物资的性质。
按设置划分 | 移动发放 | 便携式发放设置采用车辆组队形式,可在多个地点或区域提供援助,无需设置固定位置。 示例: 用绳索、卡车围成的露天区域。 |
---|---|---|
固定发放 | 永久或半永久的发放地点,有用于发放的基础设施。 示例:MSU、社区中心。 | |
按物资类型划分 | 周期发放 | 在明确定义的时间段内,将同一大宗物资多次发放给相同的人群。 示例:食品的发放。 |
一次发放 | 为一组人或地点一次性发放特定类型的物资。 示例:非食品物资、疫苗。 | |
按人口划分 | 地毯式发放 | 在某些地理位置,特定群体中的所有人口都将获得物资。 示例:所有学龄儿童都可获得学习用品。 |
根据条件发放 | 通常根据脆弱性和需求的具体标准来选择受益人。 示例:有三个或以上子女的家庭可免费获得一顶蚊帐。 |
发放体系
发放体系可按物资发放者进行分类。 发放体系分为三大类。
社区领导人
体系说明 | 将物资批量发放给一组受益人的代表,由其在该群体内进一步分配。 |
---|---|
使用此体系的情形 |
|
优点 |
|
缺点 |
|
成功的先决条件 |
|
户主群体
体系说明 | 发放给家庭群体的所有物资都移交给该群体的代表。 然后,代表们立即将物资发放给各户主。 |
---|---|
使用此体系的情形 |
|
优点 |
|
缺点 |
|
成功的先决条件 |
|
个人户主
体系说明 | 物资直接交给每位户主。 |
---|---|
使用此体系的情形 |
|
优点 |
|
缺点 |
|
成功的先决条件 |
|
改编自 难民署物资发放 指南
发放机构应始终确保没有传统家庭结构的人也能获得援助,例如无人陪伴的未成年人、无人赡养的老人或残疾人,并应建立相应的发放体系。 这意味着,可以为了获得援助而将弱势群体分为“家庭”。